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4章 (大修)

關燈
顧衡雖說已經回憶起了關於肥皂和玻璃的配方,水泥什麽的,只知道一個大概,還需要試驗,但是他並沒有拿出來的意思。像是肥皂,就算是拿出來,如今也只能作為奢侈品,畢竟,肥皂的原材料是個問題。

這個年代跟後世是不一樣的,後世是一個物資極為豐富的時代,每年光是浪費掉的食物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如今,肥皂的原材料中不可或缺的油脂和燒堿在這個時代可不是能夠大批量生產的。像是油脂,別看皇宮裏頭弄點點心都加豬油牛油,炸鵪鶉之類的食物也是常常能看見,但是在民間,炸油條都不是尋常小販能支撐得起的。

雖說如今已經有了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問題是,地裏面種植糧食都不一定夠吃,哪有那麽多地用來種植大豆和油菜?以至於民間明明知道棉籽油有一定的毒性,但是也有一些人家只能食用棉籽油。好在這些人家都比較窮困,就算是棉籽油都舍不得吃多少,這才不會造成中毒。

像是大戶人家,往寺廟裏面捐錢容易,而若是肯捐獻一缸的香油,那就是絕對的真信徒,好施主!可以這樣說,這年頭,不管是信道,還是信佛,都是要花錢的,窮人最多能捐個門檻,有錢人才能點長明燈!

在這樣人均油脂攝入量一年都不會有幾斤的時代,你要拿大量的油脂去做肥皂?那勢必只能是奢侈品!只有中產以上的人家才能夠購買!

燒堿作為肥皂和玻璃中都需要的原材料,在這個時代,同樣不容易制備。三酸兩堿在後世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想要進行工業化生產,暫時可沒這個技術!天然的純堿也有,但問題是顧衡根本不知道哪有這玩意。鹽堿地裏面應該有,但是你想要將鹽堿地裏頭的純堿搞出來,這個耗費的成本也太高了吧!

你也可以用草木灰制取堿水,但是,這收集草木灰的成本大概比草木灰本身都要貴。何況,很早之前,人類就知道刀耕火種,用草木燃燒後餘下的灰燼作為肥料,在農家,草木灰跟糞肥一樣,都是農家的財富,也就是城鎮人家會有草木灰出售,但問題是,以後大家都要用蜂窩煤了啊,又省錢,又省地方,家裏人少的,連竈臺都不用壘了,弄個煤爐就能解決一家人的吃喝。那麽,你難道為了收集足夠的草木灰去放火燒山嗎?

而這些若是不能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對於顧衡來說,根本就不具備實際操作意義,平時搞點手工皂,小範圍之內流通也就行了。

因此,即便回憶出了相應的化學方程式,還搞明白了配比,但是因為顧衡根本不知道在自然界中,這些原材料是以什麽樣的形式存在,所以在短時間內,顧衡是不打算拿出來的。

因此,顧衡頭一個搞出來的,就是水磨坊。

顧衡上輩子住在南方,南方那邊水脈極多,因此,對於水力的利用也比較發達,當然,在顧衡那個時代,曾經那些都已經淘汰掉了。不過縣城曾經想要開發出一個古文化區,因此,覆原了一部分的古代建築還有相應的各種水利設施。像是什麽翻車,筒車,水車之類的都有,那時候顧衡在上中學,還跟著學校一塊去參觀過一次。

他這輩子的記憶力可比上輩子強得多,許多原本以為已經忘記的東西如今也能回憶起來,加上他根據力學方面的原理,自己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因此,他直接叫人打造出了一個模型。只要弄上一個比較小的堤壩蓄水,那麽,就可以用水力帶動相應的機器,舂米,磨面,甚至在那種水位落差比較大的地方,完全可以搞水力沖壓!

只是這些也就是放在南方才好用,北方這邊,從唐宋那會兒開始就總是缺水,降雨量也小,為了爭水,年年都會發生械鬥,不像是南方那邊,經過多年的開發,雖說不至於遍地水網,但是大家一般都不會擔心缺水,反而擔心洪澇,如此,多修建一些小堤壩蓄水攔水,說不得反而能夠緩解南方的洪澇。

像是北方,最需要的其實是深水井,往深裏面說,其實需要解決的是土地荒漠化的問題。

通過歷史來看,整個星球其實是在不斷變冷的,起碼在三皇五帝的時代,他們生活的地方其實還要偏北一些,便是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黃河一帶還有大象存在,可以說,那時候的氣候溫暖濕潤,南方反而因為太過炎熱,被視作是蠻荒之地。

但是後來氣候就開始發生變化,北方越來越冷,那些北方的民族生活也變得艱難起來,他們自然而然地開始搶奪農耕文明的財富。歷朝歷代,游牧民族的興起跟氣候少不了幹系。越是寒冷,游牧民族的戰鬥力越強大,不搶劫就要餓死,大家都知道該如何選擇。尤其到了後來,幾十年就有一次小冰河期,將中原王朝折騰得不要不要的。

顧衡又不懂什麽雜交水稻,也不知道怎麽制備土化肥。化肥這玩意真不是隨便就能用的,什麽時候該用什麽肥料,都有一定的講究,若是弄錯了,說不定就是光長莖稈葉子,不肯結穗,到時候可就完蛋了!

顧衡倒是聽說一些海島上,因為常年有候鳥在島上棲息,那裏的土壤就是最好的肥料,可惜的是,本朝雖說不禁海,但是大家出海都是沖著做買賣去的,誰會在意海上的什麽島嶼呢?

因此,想要緩解小冰河時代到來之後帶來的災荒,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引進抗旱耐寒的良種,還得依賴那些海商。也不知道那些如今是不是已經被歐洲人發現了,要是沒有,說不定還得跑美洲一趟。

顧衡覺得自己做得遠遠不夠,但是在聖上那裏,這種對於水力的應用就有些驚艷了。主要是上輩子顧衡就算是工作了,也還是在南方一帶,對於北方的情況不了解,北方還是有些地方不缺水的,顧衡搞出來的這些自然也用得上。

聖上做事也是幹脆,直接命人將圖紙印刷成書,發往能夠用得上的衙門,讓他們在當地推廣架設,作為吏部的考核項目,朝堂上一幹大臣並不擔心這事沒法推行,因為這等器械,成本不高,但是使用起來卻極為方便,省去多少人力畜力,別的不說,那些家裏有個幾千上萬畝地的地主肯定是樂意的,甚至,一些條件不那麽充分的地方,為了能架設這樣的水磨坊,只怕一些地主能自掏腰包疏通水利,這對於底層的百姓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